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学校课程指校本课程,属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它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学校课程,是学校发展的载体和抓手。二者都来源于学校的办学传统,二者又共践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二者还同向于学校未来的办学追求。学校文化是学校课程的内涵,学校课程是学校文化的外延,二者互为补充,不可或缺;学校文化是学校课程的底色,学校课程是学校文化的建树,二者互润共生,相辅相成。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发展历史中的阶段管理者、见证者、实践者,其作用和使命既要传承交接,把握和甄别学校过去的发展成果和既定策略,即传统的东西;又要审时度势,把握和制定当前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机制,即时代的东西;更要放眼未来,把握和预判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追求,即前瞻的东西。校长正确的继承、甄别和预判,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确保学校发展具备接续性和持久力的基础和内在,还是接受后人推敲和历史检验的关键和要求。
可以说,唯有基于学校文化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方能褒显学校课程之活力,进而说唯有校长在文化视角下领导推动学校课程建设,才能确保学 ……此处隐藏1339个字……观交流时,不少学校大都停留在某一方面的经验介绍上。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不少学校意识到课程的重要,因此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自觉地创建自己的校本课程。这重要的一方面是切实借此提高教育的水准和艺术性,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了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逐步创建自身的教育特色,形成具有相当高度的教育品牌。这是学校从浑然的经验式管理逐步趋向“求真”“求善”“求美”的科研探索之道路的迈进。
当然,校本课程建设不是故意炮制名词或者迎合上级而刻意制造的浮躁举动,而是严肃的学术探究之路。有些学校为了创建校本课程而创建,人为地创编出所谓的校本课程,实际上根本没有在学校进行推广实践,或者只是某一两个人的闭门造车,不具有推广价值,这样的校本课程实际上是虚伪的,一味好大喜功,小探索说成大成果,初探索当作经验看,未成功已经漫天夸,这些都是不行的。这样的校本课程是虚假的悬空的,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是肤浅的,内容做法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属于课程改革大潮中泛起的泡沫,赚取一时的喧嚣,终归会被淘汰、荡涤出局的。
但校本课程建设又确实是现时期学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学校只有具有课程的意识,才能从宏观的层面审视学校师生的劳作,才能认识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行动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和还可以怎样做。如此,才可能将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智慧的校长则能从课程建设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抵及教育的核心要义。用课程建设的视角来衡量,一个不具有课程意识,缺乏宏观的课程视野和系统的课程规划的校长,其教育教学和管理必然是随意的率性的,是当下的经验式的,不可能理性地深入地理解教育教学,自然也不会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这又怎么能领导教师,更好地培养教师,自然也不可能实现“科学艺术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的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