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个人技术总结
2016年我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XX高速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于今年2月份进驻现场,进行施工配合工作。经过1年的施工配合,学到很多也体会很多,现在将这一年以来所经历的进行一下技术总结,希望能够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避免和优化。
1、桩基问题的处理
对于桥涵专业,现场处理比较多的就是桩基问题了,主要是桩基长度的变更的变更。由于勘察不会做到逐桩钻,因此现场地质情况会与勘察发生变化。XX桩基长度的变更主要集中在几个桥上,这几座桥地质变化较大。桩基现场施工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冲击钻、旋挖钻和人工挖孔桩。对于冲击钻适合地势较平、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旋挖钻适用于地势较平地段,尤其是对地质较差桩长较长的地段,旋挖钻的效率是最高的。对于人工挖孔桩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地势较陡、桩长不超过30米的情况。现场这三种方法都存在。人工挖孔和旋挖钻对于现场验桩是最为直观的,这两种方法,可以直接取样桩底地质情况。对于冲击钻,遇到中风化桩基进尺较慢,一般进尺在12小时0.3米以内,由于冲击钻进尺慢导致大部分桩基变更都是冲击钻,冲击钻渣样相对前两种方法不直观,一般为直径较小的砾状,当手握扎手、摇晃发出清脆的声音、颜色新鲜、颗粒形状较尖,可判定为中风化,同时要参考桩基进尺进行判断。但是桩基进尺不能作为主要依据,因为桩基进尺比价主观,施工现场有一次遇到钻孔进尺慢,桩基打了1个多月都没有打到设计桩底,申请变更,现场捞渣后发现,渣样颜色不纯、颗粒较小,判 ……此处隐藏1601个字……八字墙冲突,导致洞口变更,最后通过将八字墙进入挖方时,顺路线方向拐90度,把边沟的位置让出来。以往做设计时,涵洞往往不会设计的太细,经过这次变更体会较深,在今后的涵洞设计中,不能简单的套用通用图,还是要每个涵洞细致设计、综合考虑。
3、钢波纹管涵
XX采用钢波纹管涵的比例较大,钢波纹管涵造价相对混凝土盖板涵造价偏低,施工速度快,比较受施工单位青睐,但施工质量不容易把控,涵洞周围的压实度较难达到要求。经过现场施工反馈和地方反映的问题,从地方通行角度来说,地方是比较抵触钢波纹管的,他们得概念认为圆管总不如方的盖板涵好,例如1-5米波纹管涵,他的有效空间为4×3,其实比4米的盖板空间略大,相对5米波纹管,地方更接受4米盖板。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建议在平原区、主通道等还是采用盖板涵为主,在山区、流水为主或通行要求不高的条件下可采用钢波纹管涵。
4、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施工配合,有一些地方是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对于桥涵复核,由于常规预制结构桥梁,出图往往利用软件出图,一般情况下数据不会有问题,但是对于有跨径组合时,例如30米和40米过渡墩的数据,复核时就需要着重注意,这种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另外就是在外业签订协议的时候,一定要细致、明确,后期如果地方政府提出变更,协议是设计单位避免责任的唯一依据。现场变更较多的是三改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死沟,又处于一侧挖方一侧填方,没有条件做通道处理,导致现场变更较多。另外就是三改需结合通道设置一定的改路顺接。施工配合感觉最深的就是只要设计有一点点不细致、考虑不周全,都会被检验出来。在今后的配合过程中,我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避免在今后的设计中出现相似的问题,尽可能减少后期变更,提高设计口碑。